“入行”机制砂行列,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点
2020-04-15 09:47按《建筑用砂》(GB/T14684-2011)的规定:经除土处理,由机械破碎、筛分制成的,粒径小于4.7mm的岩石、矿山尾矿或工业废渣颗粒,但不包括软质、风化的颗粒。
特细砂:按《建筑用砂》(GB/T14684)规定方法检验所得细度模数为0.7-1.5的天然河砂。
混合砂:由机制砂与天然砂混合而成的砂。
用机制砂作为细骨料配制的混凝土。目前国外每年生产机制砂不低于50亿吨,大型工程、民建房屋基本上都在使用机制砂配制混凝土。
符合国家技术标准并经出厂检验的机制砂就是合格的。一般需要检测的项目有:细度模数、颗粒级配、石粉含量、表观密度、空隙率、压碎值、亚甲蓝MB值等。
机制砂石(碎石)的制砂原料通常用花岗岩、玄武岩、河卵石、鹅卵石、安山岩、流纹岩、辉绿岩、闪长岩、砂岩、石灰岩等。其制成的机制砂按岩石种类区分,也存在有强度和用途的差异。
1)与天然河沙相比,机制砂具有棱角尖锐分明、针片状多、粗糙的特点,从外观上就可区别两者;
2)机制砂的坚固性比河沙稍差;
3)机制砂石粉含量大;
4)一般天然沙,一种细度模数,可以有多种级配,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可以人为的通过生产工艺来控制,按用户要求来组织生产,这是天然砂所不能做到的;
5)机制砂有更好的粘合度,更抗压,使用寿命也更长;
6)机制砂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与原料是一致的,没有天然砂那样复杂。
一般山沙风化较严重,含泥较多,含有机杂质和轻物质也较多;海沙中常含有贝壳等杂质,另外所含氯盐、硫酸盐、镁盐会引起钢筋的腐蚀,这些物质都影响混凝土性能,故质量较河沙差。
-
GB/T14684—2011《建筑用砂》
-
JGJ52-2006《普通混凝土用砂、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》
-
JGJ/T241-2011《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》
-
DB50/5030-2004《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》(重庆)
-
JT/T819-2011《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》
-
DBJ52-55-2008《贵州省高速公路机制砂高强混凝土技术规程》
-
JTGE42-2005《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》
机制砂的主要技术指标有:颗粒级配、细度模数、石粉含量、空隙率、表观密度、堆积密度、亚甲蓝(MB)值、压碎值指标、云母含量、轻物质含量等16项技术指标。
颗粒级配:指颗粒各粒径的搭配比例。
细度模数:反映机制砂颗粒粗细程度的技术指标。细度模数越大,表示砂子越粗。机制砂的规格按细度模数(Mx)分为粗、中、细、特细四种,其中:
1) 粗砂的细度模数为:3.7—3.1,平均粒径为0.5mm以上;
2) 中砂的细度模数为:3.0—2.3,平均粒径为0.5mm—0.35mm;
3) 细砂的细度模数为:2.2—1.6,平均粒径为0.35mm—0.25mm;
4) 特细砂的细度模数为:1.5—0.7,平均粒径为0.25mm以下。
机制砂颗粒级配可以通过调整进料级配、进料量、破碎机转速、筛网尺寸等方面来实现。
凡是机制砂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.4倍者为针状颗粒;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.4倍者为片状颗粒。其中平均粒径是指该粒级上、下限粒径的平均值。
石粉是指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相同的颗粒。一般普通混凝土要求石粉含量小于10%,高强混凝土要求小于5%。
砂石骨料是建设工程中砂、卵(砾)石、碎石、块石、料石等材料的统称。
-
粒径大于4.75mm的骨料称为粗骨料,即我们常说的石子或碎石;
-
粒径小于4.75mm的骨料称为细骨料,又称为砂或机制砂。
砂石骨料是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和堆砌石等构筑物的主要建筑材料。
1)根据石粉分离方式,可分为“湿法制砂”、“干法制砂”以及“半干法制砂”;
2)根据工艺流程,可分为“单独制砂”和“联合制砂”。
3)根据结构形式,可分为“平面式制砂”和“楼式制砂”。
机制砂生产的破碎工艺及设备组合多种多样,常见的有以下组合:
a. 颚式破碎机+反击式破碎机(常见);
b. 颚式破碎机+圆锥式破碎机;
c. 颚式破碎机+辊式破碎机;
d. 颚式破碎机+反击式破碎机+冲击式制砂整形机(常见);
e. 颚式破碎机+圆锥式破碎机+冲击式制砂整形机或制砂系统(常见)。
机制砂石生产工艺流程多种多样,不管设备规模多大,但基本生产流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:矿山块石→粗碎→中碎(部分设置筛分)→细碎(整形)→筛分→除尘→机制砂。
在各种破碎设备中,立轴冲击式破碎机(巴马克)粒形较好,反击破碎机次之,圆锥破碎机再次之,颚式破碎机较差。
普通的机制砂棱角多、表面粗糙、颗粒不方正,针片状较多,对混凝土性能产生不利影响,对机制砂颗粒的整形可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改善。
机制砂试验的基本仪器是标准方孔筛、摇筛机、鼓风干燥箱、石粉含量测定仪、压碎值指标测试仪、电子天平、饱和面干试模、容量瓶、压力机等。
1) 质量优势:料源固定、稳定,机械化、工业化的生产方式,保证了机制砂产品的质量稳定、可调、可控。
2) 品质优势:有较高的表面能和亲水性;有完整的级配,含泥量可以得到控制;有多种的矿物成分、物理性质可选择;细度模数、颗粒级配相对稳定、可调整;粒形可改善。
3) 管理优势:有稳定的法人主体,实行采矿许可,有固定的经营场所、实行工厂化、商业化运作。
4) 资源优势:可利用各种废弃资源,适当分选与加工尾矿,不少尾矿就可以利用机制砂设备制成人工砂石,既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,又提高了自然资源利用率,完全符合循环经济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。
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有:
1) 粒形不好,针片状过多,受岩石材质及设备类型限制较大;
2) 颗粒级配较差,细度模数偏大;
3) 石粉含量较高,水洗除泥粉又面临级配不合理、颗粒较粗等问题;
4) 观念落后,部分地区依然用风化的山砂和石屑经水洗或简单加工作为机制砂;
5)生产过程中能耗和环境保护压力依然较大。
1) 粒形的规则与否影响到机制砂骨料自身的堆积密度和空隙率大小,从而影响填充骨料空隙的水泥浆体的体积;
2) 不规则的粒形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,需要的包裹浆体更多;
3) 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及它与水泥浆体界面的机械啮合力等。
更多关于机制砂或机制砂生产的问题,欢迎留言咨询!